根據製造方法不同和品質的差異,一般分為六大茶類,紅茶、黑茶、白茶、綠茶、黃茶、烏龍茶,而每種又有甚麼分別呢?

其實不同門派、地區,都有不同方法將茶分門別類,並無對錯之分。今天將和各位分享以「茶的發酵程度」來作茶種類的介紹!

不發酵茶

不發酵茶,指的是經過以蒸、炒、煮等方法,使茶葉內的氧化酵素失效而製成的茶。經過蒸炒的茶葉會呈現鮮綠色,因此不發酵茶主要為綠茶。常見的成品有:

  1. 玉露
  2. 抹茶
  3. 煎茶
  4. 焙茶
  5. 玄米茶

半發酵茶

提到半發酵茶,當中的表表者為烏龍茶。製作半發酵茶時要先將生茶葉萎凋到特定程度後再加以搖晃,使其氧化並散發出獨特香氣。烏龍茶、黃茶和白茶都屬半發酵茶。常見的成品有:

  1. 東方美人
  2. 大紅袍
  3. 鐵觀音
  4. 水仙
  5. 凍頂烏龍
  6. 白牡丹

發酵茶

發酵茶,亦即是紅茶,是所有茶類中氧化程度最高的茶種。製作紅茶要摘下萎凋的茶葉並充分揉捻,再存放在高溫濕重的環境,使氧化酵素發揮作用。某些地方特別聞名於生產紅茶,如:斯里蘭卡、大吉嶺及祁門等氣候溫暖的地方。常見的成品有:

  1. 大吉嶺
  2. 阿薩姆
  3. 烏沃
  4. 康堤
  5. 祁門

後發酵茶

後發酵茶也有3個類別:黴菌好氧發酵茶、細菌厭氣發酵茶及混合以上兩種工法的發酵茶。常見的成品有:

  1. 普洱茶(黴菌好氧發酵)
  2. 富山發酵茶(黴菌好氧發酵)
  3. 中國竹筒散茶(細菌厭氣發酵)
  4. 酸茶(細菌厭氣發酵)
  5. 高知碁石茶(黴菌好氧發酵 + 細菌厭氣發酵)
  6. 愛媛石鎚黑茶(黴菌好氧發酵 + 細菌厭氣發酵)

小結

無論哪種發酵茶,都是經日月洗禮、時間錘鍊出來的精品,每呷一口都是享受,有機會的話建議各位都品嚐一遍,定能覓得心頭好。

 

*上述資料僅供參考,並無作出任何醫學、治療、食法或用法上的建議

*如希望得到最準確的資訊,請向醫生或專業人士查詢

*身體不適者或有特別健康狀況者,喝茶前請先諮詢您的醫生建議